欧洲足迹

[转]中国人在荷兰盖房记系列之一:梦的开始

在荷兰,自己动手买地造房是令很多人心仪神往的事。对他们之中的大多数来说,这永远都是摸不着、抓不到的梦想。但也有不少人,却使美梦成真。涵默就是后者中的一个。

“当我们在荷兰的生活日趋稳定时,我和先生就都动了买房安居的心思。左挑右选、到处张罗着看了很多二手房都未如意后,我们决定到市政厅登记,排队买地,自己建房。”

由于荷兰人多地少,很多城市、乡村都人满为患,国家又很重视保持绿色国土;又因为很多土地都卖给房地产开发商建房出售,所以,能在荷兰买到地皮自己盖房的机会很少。登记时,市政厅的人就给涵默敲了警钟,说等候的年头少不了。

scan0002_0[1]

买地皮
十几年光阴转瞬即逝。2005年初,涵默听到消息,说政府已经在她们居住的小城边缘征收了大片农田,要在那儿开辟一个新区,建120多座新房。为了防止社会群体分化问题的日益严重,那段时间里,荷兰全国从中央到地方,人人都在大谈“融合”。所以,这个新区的总体规划也体现了这一点:从(福利)排房、双座连体房到独立别墅,可谓应有尽有,各取所需。

“初春的一天,我们突然接到市政厅的通知:卖地开始了。我听了虽然很激动,但心里也在打鼓:我们排在几百号人中的第七十多位,而卖给个人建房的地才只有二十七块,能轮到我们吗?而且,远不是每一块地的位置和大小都合我们的意。”挑来捡去,涵默和她的先生最后只选了三块,编好号交了上去,颇有“癞蛤蟆想吃天鹅肉”的愚蠢之嫌。

以后的发展正应了荷兰人常说的一句自嘲的话:幸运属于“蠢人”。本来根本没轮上她们的地皮,却因为前面几家人在银行借贷时出了问题而阴差阳错,使她们成了得利的“渔翁”。

就这样,在2005年一个明媚的夏日,涵默和她的先生德瑞成了这片曾经孕育了无数庄稼的田地的主人。

在荷兰,由政府出售用于建房的地,都已经进行了土壤清理,并已铺好下水道等公共设施。而其它的一切,就靠你自己了。

设计 – 告别梦中的橄榄树
在荷兰盖房与在德国、比利时等国的不同,在于条条框框的限制。设计方案除了要符合地方市政规划外,还要考虑到环境、能源、老龄化社会问题等种种因素。

德瑞对西班牙式庭院情有独衷,又会绘图。地皮刚一落实,他就兴冲冲地画了张草图,包括拱形门窗、粗圆的立柱、带天井的庭院甚至院中枝繁叶茂的橄榄树,拿到市政厅报批。没想到,那张图连交都没交上去!窗口值班的公务员只撇了一眼,就说:“您可别太乐观了。我们这儿可是个小城,讲究荷兰的田园风光。您这座房子看起来倒更像是荷兰人度假的首选了,差距太大,不行不行。”

真是乘兴而来,败兴而归。德瑞和涵默只好重整旗鼓另开张。就这样,画了改,改了又画,又是意见又是审批,直拖到2005年深秋,总算过了关。(上图)

“这是由我们自己草拟设计、建筑师定稿的一座英国乔治王朝风格的房子,”涵默说。尽管市政厅对房子的布局已经做了许多硬性规定,如砖瓦的颜色、房子的走向、车房的位置甚至花园里砖石与花草绿地所占的比例;尽管德瑞深爱的橄榄树也随着天井的失宠而变得可望而不可及,但涵默和德瑞还是爱上了这座还没有动工的房子。

“从图纸完成那一刻起,我就做起了梦,梦见我们的心血结晶昂然矗立,梦见孩子们在亮堂堂的厅房里追逐嬉戏。在梦里,它完全就是一座美丽的宫殿,而住在那里的我们,则成了呼风唤雨的贵人。”

美梦醒来,眼前仍是一片荒凉的地。而接下来,好戏就一幕一幕地开始了。

原文转自:荷广中文网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