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洲足迹

[转]中国人在荷兰盖房记系列之五:得来不易的厨房

荷兰这个小国,既无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,也没有享誉天下的南北菜系,“民以食为天”在这里的体现,恐怕就在于家喻户晓的“居住式厨房”了。所以,人们对厨房的选择,大都很在乎。

荷兰全国各地的厨房专卖店遍地开花,而最引人注目的,是它们那装饰讲究的展示厅。大厅里,各种不同风格、不同材料的厨柜、电器数不胜数,踊跃地争抢着未来顾客的视线。

看人下菜碟的推销员

涵默和安瑞转了很多展示厅。

涵默说:“一天,我们打扫卫生后来不及换衣服,就去了一家很大的厨房连锁店分店。一个年轻的推销员上下扫了一眼,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便宜货展示角。待安瑞拿出房屋设计图给他看时,他双眼一亮,马上领我们走到另一边,还口若悬河地介绍起五花八门的产品,如可以转弯的柜子、可以掀起来的柜门,和各种品牌的内封式电器。他一边竭力撺掇我们选价格高昂的产品,一边左一句右一句‘培训时,我们老师说……’,一幅既没经验又傲慢的样子。”

为了拿放东西方便,尽管价格稍高,涵默还是选择多要抽屉、少要橱柜。这位先生设计了个草图后,张口要价两万多欧。尽管知道厨房贵,但也没做好如此贵的心理准备,涵默和安瑞一下子被吓回了家。

 

不尽如人意的德国货

离涵默家不远处的一个德国小城里,也有一家厨房专卖店,据说物美价廉,服务又好。他们到那里一试的结果,是以低于荷兰五分之一的价格买到了称心的厨房,而且还都配以最新型号的内封式电器。东西挑好付了钱,涵默和安瑞的心刚踏实下来,却又经历了一波三折。

先是不上劲的煤气。为了炒菜方便,涵默除了要安装四个大小不一的感应电磁炉外,还特意多花钱,多加了一个煤气火口。但安装时,先是由于荷兰和德国的煤气管道尺寸不同,碰到了与壁炉同样的问题;等安装好了,又发现这边的煤气本来就不如中国的冲:你就是把开关拧到最大,火苗也不会呼呼往上窜。涵默多花了不少钱,也就是买了个心理安慰,觉得能炒菜,从中国带来的炒勺也不用扔了。

再就是开错了灶口的台面。用惯了不锈钢厨房台面,涵默这次就又选择了不锈钢。

台面在店里订,但生产厂家却远在德国南部。交货那天,长长的钢板卸下来,打开安装时才发现出了个大错:本来应该开在右边的炉灶口,却开在了左边。

因为这个台面是自定的尺寸,厂家需要重新切割,而且距离又远,送货需要考虑物流,这么一来,到11月中旬乔迁新居时,厨房还是个不能烧饭的‘半成品’。

好在微波炉、洗碗机和烤箱都已装好。住进新家的第一个星期,就成了涵默一家大吃速冻餐、便捷餐的日子,还时不时地去餐馆打个牙祭,或者来一顿面包加浓汤。这可美死了平时就不喜欢吃中国餐的孩子们了:即不用再吃妈妈炒的菜,又可以去超市挑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买,两全其美。

心平气和,不事张扬

涵默说:“这次盖房感触最深的,不是问题出得少,而是问题解决过程的顺利。这里有句俗话说:‘凡人做事,总免不了出错’,我确实有所领教,但大家心平气和、积极处理问题的态度,却避免了许多焦虑与烦恼。难怪我在国内的姐姐说,你盖座房,比我装修个厨卫还省事儿。”

厨房安装好后,工人们收拾好东西刚要走,涵默看见地上放着一个大箱子,以为是他们的东西忘了带:“你猜怎么着?原来这是公司送给我们的一套价值三、四百欧的名牌不锈钢锅。他们根本就没把它当作吸引顾客的手段,就这么不声不响地放下了,不做任何张扬。”

(待续:尾声)

1 条评论

  1. 达文西w

    厨房安装好后,工人们收拾好东西刚要走,涵默看见地上放着一个大箱子,以为是他们的东西忘了带:“你猜怎么着?原来这是公司送给我们的一套价值三、四百欧的名牌不锈钢锅。他们根本就没把它当作吸引顾客的手段,就这么不声不响地放下了,不做任何张扬。”

    这个就是欧洲人家做生意老实的体现, 要是在中国,还不吊的老高来推销。。

发表评论